English

挑战马尔萨斯

2000-09-21 来源:光明日报 简文 我有话说

18世纪以来,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人口学说也成为社会学理论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马尔萨斯及其后的社会理论家构造了一个由现实性抑制与预防性抑制组成的人口模型。该模型认为,中国是现实性抑制的突出代表。以此人口模型分析,至少自清代以来,中国人口增长迅速,使社会平均生活水平下降;劳动力过剩又阻碍了能够节约劳动力技术的发展,使贫困和死亡率上升。由此模型推论,当今中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将带来不可想象的全球性粮食短缺,引起世界其他地区的贫困。中国很快会出现能源、土地、水的短缺并会殃及全球。中国如要消除贫困,实现现代化,就必须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同时,这种模型认为,中国的民间传统是鼓励生育,因此控制人口增长的重任,就只能由政府来承担了。中国政府通过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强制人民接受一种新的人口行为,尽管这种人口行为更加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并非是人民的自愿行为。国外媒体甚至专家学者,一方面据此把中国当成一颗潜在的马尔萨斯人口炸弹,成为所谓“中国威胁论”的论据;另一方面又把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作为利用人权问题攻击中国的靶子。

然而,李中清、王丰在其著作《人类的四分之一:马尔萨斯的神话与中国的现实》中认为,上述关于中国传统人口行为的普遍看法,实际上不过是一种“马尔萨斯神话”。摘去了这付马尔萨斯的有色眼镜后,中国真正的现实是什么?造成这种现实的原因又何在?作者通过本书做了深入的阐述和极富启发性的解释,使人读后不仅耳目一新,而且也感到戴着西方的眼镜来看中国,确实会导致严重的失实和误解。作者认为,缺少了以中国大多数人的传统人口行为的基础,中国现行的人口政策肯定是不能在过去几十年中如此行之有效的。没有一个政府能够成功地强迫亿万人民接受一种全新的人口行为。

该书向“马尔萨斯神话”提出的挑战和驳论,主要不在其理论逻辑上,而是马氏理论中有关中国的部分。当初马尔萨斯成书时所引用的中国人口相关资料,现在回头审视,这些资料不仅有限,而且极其片面,极不可靠,马氏以此为据的立论自然也就成了问题。本书作者在详细考察了1700年至今3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济与人口发展状况后,利用近些年来挖掘整理的大量历史人口资料,并参照丰富的当代中国人口发展变化的数据,从生存、死亡、婚姻、生育多角度立论,构筑起了一个在中国历史与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有别于西方的人口行为体系。

作者提出,中国人口体系以多种控制形式为特征。根据不同的人口、社会和经济环境,中国人能够适时地调整婚姻类型、控制生育率、调节出生婴儿的存活率。通过多种形式的收养,甚至能够克服人类生理的内在局限。作者认为,当代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实际上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背景,它是生育控制由过去的集体——家庭和家族,向更大的集体——地方社区以至国家范围的一种延伸,这正是计划生育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不仅为中国历史上人口、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做出了新解,也揭示了当代中国人口动态过程的历史渊源,为一直受到西方某些人指责的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实行的严格的人口控制政策做了合理解释。

该书英文版1999年9月已由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出版后,引起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已被选为本年度美国社会学学会邓肯学术著作奖的唯一获奖书,此奖授予每年美国社会人口研究领域中最杰出的一本书。

《人类的四分之一:马尔萨斯的神话与中国的现实》

李中清王丰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